- 高新技術企業
- 高新技術企業評分
- 高新技術企業流程
- 高新技術企業代理機構
- 高新企業認定條件
- 高企成功后事項
- 高新技術企業好處
- 高企認定失敗原因
- 高新技術企業更名
- 高新技術企業問題解答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 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
- 高新技術企業查詢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
- 高新技術企業材料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費用
-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規劃
- 高新技術企業重新認定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
- 雙軟認證
- 雙軟認證條件
- 雙軟認證好處
- 雙軟認證流程
- 雙軟認證材料
- 知識產權貫標
- 知識產權貫標補貼
- 知識產權貫標費用
- 深圳市高層次人才
- 守合同重信用
- 科技型中小企業
-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 政策性金融
-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
- 規模以上企業
- 孵化器
- 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 科技小巨人
- 技術改造
- 創業補貼
- 專精特新
- 稅收政策
2021年《企業研發活動及相關情況》填報指南
小編整理轉發了2021年《企業研發活動及相關情況》填報指南相關的資料,對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進行總結和解讀。
高新企業填報指南
主要變化
1、填報依據調整情況:
填報有關研究開發指標的原則由原“項目歸集”調整為“財務支出”。即企業根據有關研究開發會計科目或向稅務部門提供的有關研究開發輔助帳填報相關指標依據。企業上述資料也將作為統計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如企業無法提供上述資料,則視為企業無研究開發活動。
劃重點! 請確認已設立研究開發會計科目。報表內很多指標填報應與企業有關研究開發會計科目或輔助賬中項目有關費用對應。
2、統計范圍調整情況:
《企業研究開發項目情況表》(107-1表)擴大了研究開發項目的填報范圍,即由僅填報“自主項目”,拓展到填報“自主項目”和“委外項目”。
劃重點!以前無需上報的“委外項目”,現在這塊內容請大家千萬不要遺漏。
3、研發概念調整情況:
由“研究與試驗發展”調整為“研究開發”。研究開發根據企業相關會計準則規定,研究是指為獲取并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
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年度統計報表注意事項
關于填報年度統計報表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最近兩年有一些企業因為國家統計局統計報表填寫不規范,導致在申請深圳市企業研發資助及其他一些項目時未能獲得資助,經了解主要原因有二:
1、企業研究開發項目情況表(107-1)中雖然有填研發項目,但經國家審核反饋無R&D項目。
2、企業研究開發活動及相關情況表(107-2)中未填寫研發機構,或填寫了研發機構但漏填機構人員、機構開發費用、設備原價中一項或數項;
針對以上情況為避免以后出現類似問題,特提醒大家注意上年度研發報表(107-1表、107-2表)的填報,請認真復核數據,發現錯誤請于3月31日前返表修改,如實填報。
溫馨提示
1、企業研發部門也屬于研發機構,填寫時機構、人員(大于5人)、費用、設備原價缺一不可;
2、企業研究開發項目情況表(107-1)中項目經費支出應與企業研究開發活動及相關情況表(107-2)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數值較相近,范圍比加計扣除大;
3、企業研究開發項目情況表(107-1)填報時要注意滿足以下條件的研發項目才可能是R&D項目。
(1)項目當年成果形式要選擇以下選項中一個:
1)、論文或專著;
8)、基礎軟件;
9)、發明專利;
11)、帶有技術、工藝參數的圖紙、技術標準、操作規范、技術論證、研究報告、咨詢評價;
12)、自主研制的新產品原型或樣機、樣件、樣品、配方、新裝置;
1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或新工藝、新工法、新服務。
(2)項目技術經濟目標盡量不選以下三個選項:
4)、增加產品功能或提高性能;
5)、提高勞動生產率;
9)、其他。
(3)跨年項目當年所處主要進展階段要選擇以下其中一個(當年項目無需填寫此項):
1)研究階段;
2)小試階段;
3)中試階段,不可選擇試生產階段。
107-1表:
《企業研發項目情況》填報指南
重點指標解釋
項目當年成果形式:
按重要程度選擇項目當年最主要的成果形式并按相應的代碼填寫,具體的分類與代碼是:
11.論文或專著;12.帶有技術、工藝參數的圖紙、技術標準、操作規范、技術論證、研究報告、咨詢評價;21.自主研制的新產品原型或樣機、樣件、樣品、配方、新裝置;22.自主開發的新技術或新工藝、新工法、新服務;23.對已有產品、工藝等實現突破性變革;24對已有產品、工藝等進行一般性改進;25.新產品、新工藝等推廣與示范活動;31.發明專利;32.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41.基礎軟件;42.中間件或新算法;43.應用軟件;44.軟件著作權;50.其他。
注意是“當年”,重要的成果形式填在前面,準備申請和在申請專利的都可填31(發明專利)。這里較去年的代碼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按照去年的標準,如果填12、24、25、32、42、43、50可能不屬于R&D項目。(因為是第一年變化,具體以最終認定為準。)
項目研究開發人員:指報告期內編入研究開發項目并實際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人員。該指標應與企業有關研究開發會計科目或輔助賬中人員人工費子科目里參加該項目人員對應。若研究開發人員同時參加兩個及以上研究開發項目,可重復填報。
項目經費支出:指報告期內用于研究開發項目的實際經費支出,包括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及其他費用。該指標應與企業有關研究開發會計科目或輔助賬中項目有關費用對應。如果單個項目經費支出超過1000萬元,在報送紙質報表同時應上報科技項目立項文件、財務報表、經費支出清單等相關資料。是國家重點查詢項目。
注意事項
107-2表:
《企業研發活動及相關情況》填報指南
重點指標解釋
研究開發費用合計:
指報告期內企業用于研究開發活動的費用合計,包括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及其他費用。
該指標應與企業有關研究開發會計科目或輔助賬中研究開發費用對應。
期末機構數:
指報告期末企業在境內自辦的研究開發機構數量。企業辦研究開發機構指企業自辦(或與外單位合辦),管理上同生產系統相對獨立(或單獨核算)的專門研究開發活動機構,如企業辦的技術中心、研究院所、開發中心、開發部、實驗室、中試車間、試驗基地等。
若科研處、技術科等同時掛有研究開發活動機構的牌子,視其報告期內主要工作任務而定,主要任務是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可以統計。有機構數必須有機構人員數、機構研究開發費用、期末儀器和設備原價,而且人員中必須有5人以上。否則不認可該機構數!
當年專利申請數中PCT專利:
指報告期內企業作為第一申請人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提出國際專利申請并被受理后,按規定繳足申請費,符合進入初步審查階段條件的件數。
期末有效發明專利數:
指報告期末企業作為第一專利權人擁有的、經境內外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授權且在有效期內的發明專利件數。包括當年和以前年度授權在有效期內的發明專利。(需準備專利證書復印件)一般10件以上國家都要查詢。請千萬不要和外觀或實用新型專利搞混。